最近和研究会的几个同仁办了一件事情,就是请俞明先生在南京朴阅书店举办了一个讲座:讲述阅江楼的建造始未。随讲座又举办了一个下关胜景画展。
讲座和画展办得都很成功。
事情要从去年十月底讲起。
我们研究会的王震老师,他也是《下关往事》微信公众号的主编。
在他主编的《下关往事》微信公众号上,经常发表一些有关下关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人物传奇的文章。
有一次我看到他编辑的一篇讲述著名书法家周琪先生的文章,便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大意是我认识周琪先生的外孙女黄加美。王老师就说,有时间,请黄老师来他工作室聊一聊,我讲,到时候,请原下关区委书记、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现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南京古都学会名誉会长俞明先生也来。他说好。第二天,我给俞先生打电话讲了这件事,他说好。
之后,王老师通过我牵头便和俞先生直接联系上了,后来约定,俞先生去王老师工作室喝茶,我也去。后来我那天临时有事,没有去。
事后,听王老师讲,他和俞先生聊的很好。讲好了,有时间,请俞先生讲讲下关的往事。
后来,我就和王老师在电话中详谈了这件事情,我说请俞先生举办一个讲座,我们再找几个画家,同时举办一个下关胜景画展,王老师说好。
于是我们在2024年1月5号有了第一次工作会议。那天,我又打电话邀请了徐老师、莫老师。
在会上,我们和朴阅书店的许总商定了:在2024年5月2号在朴阅书店,请俞先生讲建造阅江楼始未。我们几个画家举办一个画展。
事情便开始进入筹备阶段。我又找了高一宾老师、蒋行裔老师、罗明兰老师。王老师找了夏跃老师,这样便有了八个画家画下关胜景的作品。大家也商定了3月30号在王老师工作室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3月30日的会上,大家将已经各自画好的下关胜景作品都带来了。经过大家审议,这批作品都不错。会后就由王老师负责去托裱。同时,也将有关具体事情落实好了。
会后,就讲座和画展的广告牌的内容,大家在群里反反复复商议,书店的小伙子做了几稿,大家都不满意,后来,徐强老师出了一个设计图,我请高级工艺美术师蒋行裔老师设计制作了广告牌,大家看后,都很满意,又几经修改,最后定稿。
经过近半年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做好了这件事,大家都很高兴。
画展开幕当天,由南京古都学会名誉会长俞明先生主讲“南京阅江楼建造始末”讲座一并进行。
俞明先生曾任下关区区长,区委书记,在任时,他在典籍中发现,洪武皇帝和“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都写过《阅江楼记》。原来朱元璋打算在狮子山上修建一座阅江楼,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600多年后,在俞明的建议下,重建阅江楼被提上日程,在阅江楼重建项目立项并获批后,俞明带领团队成员多方筹措资金7800万元。历时两年多于2001年8月,阅江楼终于在狮子山上正式建成。
俯视滚滚东去的长江水,阅江楼为长江南京段最为耀眼的文化地标之一。
阅江楼先有文学作品,后有胜迹名楼,她的建成诠释了两者之间的生动关系。阅江楼成为南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带动了南京旅游经济的发展。称为“江南第一楼”。2023年入选中国“长江百景”之一。
俞先生准备了很充分的资料,从历史背景,到当今的建造,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阅江楼的建造始未,生动的讲座获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讲完后,还和听众进行了互动,气氛很是热烈。
众多观众在聆听讲座之际,又欣赏了高一宾、张小冬、徐强、王震、罗明兰、夏跃、莫祥明、蒋行裔八位画家的下关名胜风景中国画展。
本次画展的作品,由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的七位会员多次去下关各名胜古迹景点写生后精心创作了多幅具有下关名胜古迹的风景画,很好的展示了长江文化的地标之一的南京下关的名胜古迹和风景。
参加当天活动的有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南京古都学会名誉会长俞明,南京古都学会资深顾问、原南京市民族宗教局长杨荣良,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小冬,南京市鼓楼区阅江楼管委会主任娄旭艳,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明史专家孙建国,朴阅书店总经理许剑峰,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花鸟画艺委副主任高一宾,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中国金融美协理事徐强,《下关往事》主编王震,南京东吳印社副社长莫祥明,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蒋行裔,南京鼓楼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夏本阳,南京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張道康以及南师南京校友会的吕双英、张孝曾、徐晓冰、韩工等。
讲座和画展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本次讲座画展由《下关往事》、朴阅书店、山居书苑主办,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和南京古都学会作为学术支持。
有时候做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既为了更好的宣传中华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光大,同时对我们的艺术创作也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做为画家的我们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这件事情上,大家都很积极,也很认真,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公益活动的态度,这点是很可贵的。
这就是这个讲座和画展举办的始末。